5月31日,教育部发函,同意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朝阳师范学院。这标志朝阳终于结束了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必将对朝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喜讯传来,全市上下一片欢腾。“我们升本了!”这是64年的等待,这是30年的升本奋斗,这是9万朝阳师专人的期盼,这是280万朝阳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工厂,朝阳师范学院即将揭牌的喜讯“霸屏”朋友圈,“飞”遍大街小巷。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咱们朝阳的孩子可以在家门口读本科了,真是一件大喜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后企业可以在朝阳本地招人了,既能有效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也可吸纳更多优秀高学历人才来朝阳就业。”“朝阳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希望朝阳师范学院能够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撑起朝阳振兴发展的脊梁。”市民群众感慨万千,交谈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朝阳师范学院以朝阳师专为基础设立。学校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962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839人、教职工689人。建校64年以来,学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中小学、突出师范性、突出地方性”的办学思想,以“师范类人才优质化、高职类人才实用化”为育人理念,不断深化办学内涵,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教育学、工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涵盖6个学科门类的37个专业,走出了一条教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6万名教学人才和2万名经济实用型人才,为服务朝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站在新起点,启航新征程。朝阳师范学院将“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办学定位,立足朝阳,面向辽西,辐射辽冀蒙,努力培养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丰富、从教技能过硬的基础教育优秀师资,德技并修、知行合一、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朝阳师范学院首批设置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本科专业,今年秋季开始招生,每个专业招生60人。同时,37个专科专业同步面向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到2028年,设置本科专业18个,初步建成以教育学类、工学类、管理学类学科专业群为主体的学科专业框架体系。计划到2035年,设置本科专业40个,打造朝阳乃至辽冀蒙地区农村优质师资培养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有力支撑朝阳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
作为首批升本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曾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有过8年联办经历,有着丰富的本科办学经验。数学计算机系副主任王志飞说:“系里上下非常兴奋,对于办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充满信心。我们已经具备本科教学与管理的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满足本科专业教学、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完全有能力办好本科专业。”此前,他和同事们深入企业调研,听取企业专家意见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拔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渤海大学挂职进修,并为每门课程配备优秀教师。通过“外引内培”提升本科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其他升本专业和数学计算机系一样,对标一流本科标准,深化与北京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渤海大学、大连大学等省内外本科院校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本科办学经验,以期更好地适应本科专业办学。学校还新招聘高素质专任教师81人,积极优化教师年龄、专业和学历结构,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2023年,我市投入专项资金实施朝阳师专校区扩建项目,新增占地面积131.2亩,宿舍面积3.7万平方米,改建运动场2万平方米,为未来发展预留出空间;更新仪器设备和图书,升级校内实训中心,大幅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条件。
在校生、中文系小学语文教育专业李佳旭说:“学校升本,备受鼓舞。我和同学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软硬件设施的巨大变化和全面提升,见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日渐浓厚的学习氛围。我们会珍惜更加优质舒适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知识,夯实专业技能,坚持锻炼身体,大胆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今日之我胜昨日之我,实现与学校同进步、共成长!”
工作于全国各地的许多朝阳师专毕业生也都关心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得知师专升本的消息,他们无比振奋和激动,纷纷向母校发来祝福。他们期待母校在培养应用型优秀人才方面再创佳绩,为朝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马隽)
(责任编辑:刘治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