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先进人物
不务虚功 行稳致远——记双塔区政协委员、区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李伟
更新日期:2024-01-20 信息来源:双塔区委宣传部 浏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至。刚刚参加工作八个月,李伟就与一项体制改革不期而遇,那就是撤乡建街。她所在的农机站撤并了,专任党群工作。从此与党建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工作经历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党建工作。起初,她对党建工作理解得不通透,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她体会到党建工作绝不是“墙上红框框”“纸上黑杠杠”那样纸上谈兵的“虚功”。离开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9年,李伟由燕北街道党政办主任,调任区直机关工委工作,成为专职党务工作者。

  实处用力 变“虚功”为硬功

  “虚功”实做,顾名思义就是把看似抽象、虚空的事,通过具体方式手段,使之成为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效工作。李伟以“立足岗位、服务大局”为统领,围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为主题,在全区开展争创“五个一流”活动。通过争创活动,引导区直机关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全区打造“政务高效、市场规范、公平正义、服务便捷、人文优良”的营商环境。这绝不是口号,年初有申报,年终有总结,事后有问效。

  2019年,又一次机构改革,李伟调任区委组织部基层股工作。

  特色化打造 变共性为个性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党的建设就是党的自我“修身”过程,以修身净思想,以修身祛病因,以修身驱邪毒。李伟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她就《条例》要求及工作中存在的重经济轻党建的共性问题,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机关党建“大体检”,统一制发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在各党组织自查基础上进行有效整改,发现问题集中整治,实行销号管理,不达标、不销号,同时还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调度,不走过场。

  深入推进星级党支部建设,按照“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活动经常、档案齐全、作用突出”要求,李伟组织开展了党支部评星定级工作,今年结合机关重点工作,又重新修订了评定标准。预计2023年机关党组织中五星级党支部占比达到30%,2024年占比将达到40%,2025年占比将达到50%。

  立体化运作 变单打为联动

  为者事成,行者常至。

  党的建设,绝不只是横向平面,更要有纵向深度,是立体化的全方位互动。李伟也深知,党组织及党员作用的发挥在基层,浮在上面就会“头重脚轻”,于是她对党组织及党员实行清单化管理,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及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单》,持续深化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制发在职党员服务清单、社区需求清单和群众问题清单“三张清单”。按工作节点制发《机关部门“振兴突破先锋行”志愿服务行动工作提示单》,动态调整并下发了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表。截至目前,在职党员上报社区服务清单共解决实际问题552件,收集社区需求58件,群众需求66件。机关各党组织开展各种类型机关讲堂86次,机关单位设党员先锋岗82个,党员责任区32个。与结对共建党组织开展活动97次,机关党组织为结对单位解决实际问题66件。

  项目化管理 变抽象为具体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针对党建工作创新方式方法不够丰富灵活,党员参与度、积极性不够高问题,李伟通过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把基层党建转化为项目流程,通过立项、实施、评估,引导基层党组织选题、做题、破题,党员群众人人动脑筋、想办法、推项目,组织形式更加丰富,营造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持续深入开展“党建+”项目和优秀书记项目,每个机关党组织每年结合重点工作、中心工作申报1个“党建+”项目和1个优秀书记项目,目前已完成2023年“党建+”立项阶段工作,共收集整理项目56件。通过党建引领,项目牵动,积蓄发展势能、筑牢发展根基、增强内生动力、释放发展活力。

  由于李伟工作突出,2021年被双塔区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

  认真履职 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李伟知道自己肩头重任,她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社情民意,在与侨界委员座谈时,她发现侨界委员参政议政思维方式缺少创新,侨界政协委员自身的主体意识不够,主动参政议政意识不强的现象,再加上缺乏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引导,导致这些委员没有完全认识到肩负的重任,成为“开会委员”。她深刻认识到,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作为政协一个重要的群体有着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她撰写了《发挥侨界参政议政作用 同心共圆中国梦》向政协谏言,得到区政协认可,并在年会上做代表发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伟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但“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工会工作者”的荣誉并未让她满足,她的目标是:不务虚功,让党建工作成为一柄党性修养“锻造之锤”,一支提高战斗力的斗争之枪,行稳致远。

  (李扬)

  (责任编辑:刘治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