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先进人物
奏响服务“三农”的美妙乐章——记双塔区政协委员 区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康喜存
更新日期:2024-01-03 信息来源:双塔区委宣传部 浏览:

  1975年7月,康喜存出生在朝阳县乡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农村的生活就深深印在他的心中,聪明好学的他决心用知识回报父母、回馈家乡。功夫不负有心人,康喜存以优异成绩考入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

  毕业后他来到孙家湾镇农业站工作。他走遍了全镇的每个村落,在耕种现场、蔬菜大棚、农民家中都留下他的身影。为农民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答疑解惑成为家常便饭,下乡笔记记录的一串串数据信息,都是他服务农民的源泉。

  他在蔬菜大棚里推广的秸秆反应堆技术,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和质量,还有效地改良了土壤,消灭病虫害。他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请进来专家为农民进行培训,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他的办公地点永远在田间地头,办公室只是他总结工作、思考未来发展的地方。

  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是一条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更加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建议,得到区领导高度重视。

  2010年,组织上一纸调令,他调入双塔区设施农业中心工作,一年后上任设施农业中心主任。

  从此,工作范围由一镇上升为全区。实干务实的他与农业站同志们走遍全区各乡镇,标注好每一个适合建设设施大棚的地块,了解当地的种植习惯、土壤情况、适种品种等,做到心中有数。组建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土地流转问题,破解耕地过于分散不利于建设大棚问题。宣传设施农业的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改良老品种,用“精种特养”赢得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区设施大棚面积增加到1.5万亩。吕博生果菜种植合作社的“翠宝”香瓜,“五一”前就上市,受到市场追捧,收益是普通棚菜4—5倍,还被人们做为“礼品瓜”;众晓花卉种植合作社“彩玫”品种58个,新技术10余项,鲜花远销北京等十余个省市,供不应求。天缘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羊肚菌”,产品得到欧盟认证,远销欧洲发达国家,对邻省、县起到了带动作用……

  他深入农户,唠家常、算细账,磨破鞋底、磨薄嘴皮,宣传、推广大田保险,解决“种粮户”减灾避灾大问题。会同财政部门为有意扩大经营规模却资金短缺的农户申请贴息贷款。全区大田玉米保险面积达到9.44万亩,争取国家省市保险补贴232.6万元,协助农户申请贴息贷款420万元。

  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期建设”的思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近年来,新建高标准农田4.45万亩,总投资5563万元。

  2016年,康喜存担负起了孙家湾镇李杖子村工作队队长的责任。他明白“帮”是脱贫手段,“扶”才是脱贫根本,于是他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编印《保护地蔬菜生产实用技术》,实地培训、教育贫困户。他与村两委成员研究脱贫办法,达成产业扶贫才能真正脱贫的共识,协助村里与朝阳百康药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李杖子村中药种植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当年贫困户平均实现增收3000元,集体收入10000元,改变了村集体“负收入”的局面。他带领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建起了绿色蔬菜认养基地,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协调文旅局建设文化广场、村民图书室,硬化道路5.4公里。

  这就是政协委员康喜存的风采,为了儿时的梦想,在双塔大地奏响了服务“三农”的美妙乐章。

  (姜浩)

  (责任编辑:刘治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