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双塔区果树科技特派团带领长宝营子乡骆驼山子村60余名果农前往兴城市碱厂满族乡白庙子村碾盘沟的红南果梨园进行考察学习。
双塔区果树科技特派团邀请了国家梨产业体系营口试验站站长、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梨研究室主任沙守峰研究员为考察团做技术培训。
据了解,骆驼山子村共栽植南果梨树20余万株,在永丰梨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年产南果梨近100万公斤,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梨树沟”。今年4月下旬,骆驼山子村遭受了近20年来最为严重的“倒春寒”,导致该村约80%以上的梨花和幼果受冻,造成南果梨大量减产,果农们普遍对今后继续发展南果梨陷入迷茫,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兴城市碱厂乡白庙子村碾盘沟红南果专业合作社,栽培南果梨总面积6000亩,年产精品水果达100余万公斤,售价高达3.5元/公斤,受益人口达7000余人。多年来,白庙子村大力实施“果业富农”战略,以“红南果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突破口,着力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逐渐为果农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径。
为进一步提升果农们对今后发展的信心和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水平,白庙子村党支部书记、碾盘沟红南果专业合作社社长为考察团成员们介绍了白庙子村通过大胆引进了“南红梨”新品种、高接换头改造当地老梨树、配套生态梯田建设、打造精品果树带、“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多年来果园生产管理中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以及逐渐带领白庙子村由“贫困村”变为全乡唯一整村脱贫的曲折历程。
辽宁省果树研究所沙守峰研究员为考察团介绍了辽宁省果树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早金酥梨”和“南红梨”的品种特性,重点就南果梨的冬季和夏季整形修剪、梨木虱和黑星病等重点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土肥水综合管理等技术进行了培训,详细解答了果农们提出的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特派团还为果农发放《南果梨红色芽变新品种“南红梨”形状与栽培技术要点》60余份。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了骆驼山子村果农们的视野,明确了该村今后南果梨产业发展的定位和方向,重新恢复和树立起果农们发展南果梨的信心。
(王子玥 刘彩)
(责任编辑: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