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一座城市的地名,都是一部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文化的积淀。当我们翻阅时间的篇章时,这些地名仿佛诉说着故乡的美丽与蝶变。众多富有历史底蕴的地名,既是城市古老的印记,也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这些老地名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与传说?让我们一同探寻,解读其命名背后的地理密码与历史烟云。
朝阳的老地名,从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时光镌刻的史诗章节。牛河梁的得名,连着牤牛河畔的红山文明与改写华夏史的史前密码;慕容街的名号,牵系着三燕故都的龙城风云与金庸先生的笔墨印记;孙家店村的由来,藏着孙姓先祖的迁徙足迹与烽火岁月的红色传奇。这些名字背后,是怎样被时光打磨的故事?
牛河梁遗址:从“牤牛河畔”到“史前圣地” 红山遗存推进华夏文明
“牛河梁”原称牛耳河梁、牛录河梁、摩天岭、牛儿河梁,蒙古语名为锡默特山。又因牛河梁为东南至西北走向,附近有大凌河的支流牛河流经此处,鉴于志书记载和其所在地理位置,故将此地命名为“牛河梁”。
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建平县三市县交界处的牛河梁遗址,将朝阳的历史轴线延伸到了更为遥远的史前时代,是红山文化晚期的重要遗存,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牛河梁遗址以其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址闻名于世,其布局和性质与北京的天坛、太庙和十三陵相似,实证了当时这里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造型古朴传神,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慕容街:从“双塔古街”到“三燕名片” 金庸题字镌刻龙城记忆
位于朝阳市双塔区的慕容街,如今已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展示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中心和历史文化会客厅。这条古街原名双塔古街,2007年,金庸先生欣然为其题写街名“慕容街”,并留下“龙城朝阳,三燕故都;传奇慕容,华夏一脉”的题字,使其历史底蕴更为彰显。街口两座仿古牌楼上,“慕容街”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慕容街作为朝阳老城的身份标志,是“三燕都城”遗址所在地。公元342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燕王慕容皝在此建都,改名为龙城。此后,前燕、后燕、北燕均以此为都城,龙城遂成为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慕容街,无疑是这段风云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
孙家店村:从“迁居村落”至“红色堡垒” 革命星火照亮奋斗征程
朝阳县胜利镇的孙家店村,讲述着一段传统村落的形成史与红色革命故事。据《孙氏宗谱》记载,康熙年间,孙姓先祖从山东德州迁居至此,后因增至四姓,发展形成村落。孙氏祖先定居后,在村内车轱辘沟开设香店,“孙家店村”由此得名。
更值得铭记的是,孙家店村与朝阳县的红色政权建设息息相关。1945年,赵子卿同志受党组织派遣来到当时的朝阳县城从事地下工作,建立了朝阳县第一个党小组。1946年5月,赵子卿率领武工队建立朝阳县南部第一革命根据地,梅勒营子革命根据地(今胜利镇),朝阳县直机关设在了胜利镇花坤头营子村(花坤、孙家店、杨树底下村)。赵子卿在胜利镇孙家店村大榆树下向当地百姓宣传革命思想,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这些散落在朝阳大地上的老地名,是时光写就的密码,是文明延续的根脉。那些镌刻在名字里的故事,仍在悄悄诉说着来路。保护好这些老地名,讲好它们背后的传奇,便是守护住了朝阳最深厚的文化记忆,让千年史诗在代代相传中,始终焕发着不息的光彩。
(本报记者温田仕)
(责任编辑:刘治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