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和必经之路。近年来,双塔区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在党建引领、产业升级、人才赋能上下功夫,突出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走出一条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领航,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双塔区深入挖掘49个行政村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情况,通过专题研究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将“剩资源”转变为“活资本”,实现村集体经济持续性收益。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建1个跨镇和4个跨村产业联合党委,以“整合资源抱团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两种模式整合区域产业融合,构建起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模式,辐射带动多村共同发展。以他拉皋镇王杖子蜜薯产业联合党委为例,通过“村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区域范围内流转土地近5000亩,年产值超过2千万元,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截至2024年,为农民增加1至4万元的收入,累计分红300万元。目前,全区49个行政村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达42个,占比85.7%,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同质化等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产业蝶变,锻造乡村发展“强劲内核”。双塔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厚植产业发展优势。2024年12月,双塔区成功举办全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会暨村级招商项目推介会,现场推介涵盖特色果蔬种植基地、食品深加工等10个重点项目,预计总投资2.4亿元;现场签订合作协议12项,合作金额达5000万元。截至目前,7个项目已顺利投产,其余5个项目正稳步推进。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与下洼村高效农业产业园和南台村慕容麦系列食品加工项目达成融资意向,为项目的后续建设和运营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北京圣麒源农业公司与他拉皋镇王杖子村就辽西蜜薯脱毒种苗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建设20栋冷棚用于番茄和蜜薯育苗,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农业产业结构,更带动了3427户农民年均增收1000元,增长率高达10%。此外,双塔区还积极培育品牌优势,成功创建1个省级、9个市级名优特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产业链条全方位延伸,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加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人才赋能,注入产业振兴“源头活水”。双塔区以人才赋能为抓手,构建“政策引领、平台支撑、多元培育”三位一体发展体系。创新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六个一”引育机制,全面激活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动能。创办乡村振兴学堂,在站南街道哨口村和他拉皋镇下洼村落地生根,累计开展培训20余次,覆盖1700人次;出台《双塔区人才政策实施细则》,对乡村振兴人才、农业人才等优秀人才团队给予奖补,释放政策红利;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区级农业服务队伍”,现有省级科技特派团3支,区级服务队伍50人,全年下乡指导300余人次;依托产业联合党委集聚农业人才,带动13297户农户发展;推进9个“千名专家进园区”项目,吸引86位专家参与,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18家农事企业积极参与人才赋能行动,朝阳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沈阳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年均派出70余批次技术指导团队、200余人次技术人员,既解决了农户技术难题,又打通了销售渠道,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
(杨光 王巧歌)
(责任编辑:刘治枞)